主干学科
艺术学
支撑一级学科
汉语言文学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旅游管理
一、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群由艺术学、汉语言文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旅游管理跨学科构成,夯实艺术学学科,推进艺术学下设专业之间、艺术学与汉语言文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旅游管理之间的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原有以固化学科专业培养人“培养模式”。
二、基础条件
1.拥有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两山”转化与乡村振兴研究院、武陵乡镇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2.拥有完备的实验实训条件。学科群相关专业已与2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拥有综合实训室、多功能展厅、演播厅、琴房、舞蹈室、微格教室等实验实训场所,拥有虚拟仿真实训室、三维数字化设计等实训设备。拥有达瓦未来数字学院产业学院,可提供先进的实验室和技术支撑。
三、学科(群)首席负责人概况
吴昶,博士(在读),副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会理事、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生活样式设计专业委员会会员、建筑与设计学院设计系学科带头人。主要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外美术史》《田野艺术调查与实践》《艺术概论》等课程的教学,主持校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18篇,其中C刊1篇。长期以来致力于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有艺术人类学、美学、艺术设计应用等相关的知识背景,有足够的教学课程建设、学科建设经验,2021年度主持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2021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2021年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为纽带的艺术类新文科课程群建设)。
四、研究方向、优势与特色
·研究方向:武陵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与利用
依托恩施地区的特色文化及旅游资源,研究恩施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发展恩施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
依托省级科研平台“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团队成员学术研究能力突出,长期以来致力于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有艺术人类学、美学、艺术设计应用等相关的知识背景,主持参与各类课题20余项。恩施地区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底蕴,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项,入选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0余项,州人民政府公布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0余项,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2位,省级非遗传承人70位,县级非遗传承人236位,为学科专业提供坚实的地域文化研究资源基础。
·研究方向:恩施地区宜居环境建设
依托恩施地区的特色文化及旅游资源,挖掘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恩施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对恩施地区城乡宜居环境进行研究。学科团队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整合资源、强化措施,着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结合环境设计、视觉传达、美术学、城乡规划、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的学科建设,参与恩施乡村的城乡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设计与制作、装配式农舍设计、室内设计、建筑空间设计、乡村壁画设计与绘制、手绘定制(油画,国画,水彩)、标志设计、手工艺制作、文创产品设计、广告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和建设工作。
·研究方向:恩施地区文旅产业发展
依托恩施地区的特色文化及旅游资源,挖掘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宜居环境,对恩施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现状及深度融合发展规划进行研究。
恩施文化和旅游资源富集、底蕴深厚,有发端于元朝的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址”,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恩施女儿会”等民族文化;还有恩施大峡谷、利川腾龙洞、咸丰坪坝营、巴东神龙等旅游资源。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高校教学科研团队及特色学科群建设契机,可以有效促进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和转化。
五、学科(群)近年代表性科研项目
项目来源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语词源学理论建设与应用研究” |
汉语词源学基础理论研究 |
任继昉 |
国家文化产业专项基金项目 |
基于虚拟技术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平台建设 |
雷绍峰 |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鄂西南地区民间陶艺传承现状研究 |
吴昶 |
湖北省美术学院 |
恩施州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研究 |
向极鼎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
南方少数民族手工艺资源体系与基因要素图谱研究 |
吴昶 |
《中国戏曲剧种全集》编撰 |
《恩施傩戏》编撰 |
杨倩 |
国家民委重大项目 |
土家族图式构成与高校民间美术特色课程构建 |
谭谦 |
湖北省教育厅课题 |
《恩施州循环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
马晓红 |
六、学科(群)近年标志性成果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类别 |
时间 |
主要完成人 |
1 |
“浅析咸丰、永顺两地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及传承形态的同与异”《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第4期 |
高水平论文 |
2017.2 |
吴昶 |
2 |
中国近代设计史,武汉理工大学 |
专著 |
2015.3 |
雷绍峰 |
3 |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鄂西南地区民间陶艺传承现状研究》(项目编号:18G154) |
省部级以上奖励 |
2018.4 |
吴昶 |
4 |
“鄂西南土窑陶瓷烧造技艺的衰落与传承中断问题研究”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第6期 |
高水平论文 |
2018.12 |
吴昶 |
5 |
“逃逸与融合:山地社会里的非遗传承——以三岔傩戏为例”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第3期 |
高水平论文 |
2018.10 |
吴昶 |
6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南方少数民族手工艺资源体系与基因要素图谱研究(项目编号:17ZDA166,在研) |
省部级以上奖励 |
2018.9 |
吴昶 |
7 |
“湖北恩施磁洞沟土窑陶瓷烧造技艺现状调查——兼论乡村振兴及相关问题”,《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
高水平论文 |
2020.9 |
吴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