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湖北恩施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2024届本科美术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毕业生。2024年成功考研石河子大学。在校期间,曾获得“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PART 1
苦尽甘来终有时,一路向阳待花期
“美术让我学会了如何观察世界、表达自我,也让我在创作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我希望通过更高层次的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将来打下坚实基础。” 苦尽甘来终有时,一路向阳待花期。张宁考研的道路上一直秉持着“慢慢来”的宗旨——脚踏实地、用心准备,终获理想的成绩。
本科期间,张宁对未来做了一系列规划,向成为一名老师而努力。在湖北恩施学院,张宁有幸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好室友,她们来自同一专业,平时一起努力学习,课后也会一起去适当地放松。辅导员刘娇老师指导张宁手绘,还在生活上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与支持,时常关注她的生活状况。从2023年7月初,张宁开始准备考研时,刘娇老师便在她备考期间推荐《吸引力法则》,并常鼓励她,希望她可以实现自己考上研究生的梦想。
PART 2
背诵是考研的主旋律
考研的道路长久而曲折,张宁坦言,在备考过程中,她遇到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张宁考虑自己手绘能力较强,避开初试没有手绘的考研院校,选择了石河子大学作为自己的考研院校。但研究生招生政策每年都有所变化,这还是让她在备考过程中倍感压力。由于学术型硕士招生名额由8个缩招为5个,张宁想要求稳考上研究生,便在距离考研前三个月换为专业型硕士。这就导致张宁实际备考开始相对较晚,时间较少,而且从学术型硕士转为专业型硕士后,初试科目发生了变化,张宁又需要重新复习专业课。看到其他人的进度难免不会感到焦虑。“打败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去做那些让你焦虑的事情。一直焦虑并非解决之道,反而会成为前行的阻碍。”于是,她将这种情绪视为动力,积极面对并投身于学习之中,以此战胜内心的不安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背诵是考研的主旋律”。初试的两门理论科目内容较多,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背诵记忆。张宁采用“葫芦丝背书法”,一本书背四遍,确保了对知识的深刻理解。经过一轮完整的复习,她将内容掌握得几乎完整。每次背完后她还会再默写一遍来复盘,没有记住的会利用睡前时间再记忆一遍。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功,对于单词的记忆是没有周期的。张宁每天都会抽出一两个小时来背单词。刷英语题来积累词组和核心词汇,慢慢的英语正确率也提高了。
张宁备考前期每天学习八个小时,后期逐渐增加至十个小时。谈及每日的学习时长,她说:“我学习讲究效率,复习看的不是学了多久,而是收获了多少。”《艺术学概论》是初试科目的参考书之一,需要将知识融会贯通。张宁把不同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经常列出框架进行系统地梳理。张宁学习不同类型论述题的答题技巧,专门积累解释的语句。她还通过网络资源看期刊、论文进行拓展学习,消化和运用在自己的论述题目中,追求慢慢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
初试时的专业理论考试作答时间只有三小时,由于考试都是主观题,要写14-18页答题纸。对于写字速度和卷面美观要求很高,而答题纸没有横格线,平时练习就要规划好页面,在纸的四周留白,在书写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行距,让文字排列显得井然有序,写出来就工整很多。张宁给自己定时练习并在空白纸上用铅笔画出大致的答题区域,让自己的写字速度和卷面整齐度得到提高。
考研备考时,张宁认识了许多研友,他们一起学习打卡,互相勉励,解决学习上的难题。每当目睹研友们勤奋的身影,她便能从他们身上汲取到无尽的动力。张宁通常在宿舍进行复习,每当学累了的时候,她会看考研政治课,听摇滚乐,以此作为放松的良方。当她压力大时,她的室友总是会来鼓励她。她们陪她散步,共享美食,或者去旅游缓解张宁的心情。此外,她的室友们还会精心制作由超轻黏土捏制的精致小摆件,这份摆件蕴含着温暖的关怀,帮助她舒缓紧张的情绪。
PART 3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行动交给现在,结果交给时间。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终会在某一天让我们看到坚持的意义。张宁在接近初试的几天,她依然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保持背英语单词和作文、政治。她在考研初试中取得了411分的成绩。在复试准备阶段,张宁选择油画作为复试,了解石河子大学的老师喜欢的绘画风格,或是用自己喜欢的绘画风格进行临摹和写生练习。她的指导老师刘敏给她讲答题思路,帮她修改自我介绍,最终成功上岸石河子大学。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张宁感谢母校给予她的每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感谢老师们耐心细致地教授她知识,让她能够在大学期间加深自己的绘画功底;感谢学校给予她良好的平台能够考研……站在人生的新起点,张宁将继续深入研究美术学,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她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毅力,在美术学专业里继续探索。认定的路,就坚定走下去!
撰稿 | 刘昊婧、张鑫、何典航、尤意
统筹| 朱 园
图片| 马 强
编辑| 谭艺宣
审核| 于 超
签发| 陆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