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 | 天上月圆,碗里浮圆,月圆人圆事事圆
来源:青年传媒中心
图文:青年传媒中心
发布日期:2023-02-05
正月十五
最暖万家灯火处,最喜人间喧闹时
新年的余韵正要散去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至
月圆向吉,花开向喜
元宵节的来历
01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闹元宵
02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 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曰:“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赏花灯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
了解了这么多元宵节的习俗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
元宵节习俗之一
“猜灯谜”
一起猜灯谜
“ 爱好旅游 ”
猜一个成语
▼
喜出
望外
“ 座中无人 ”
猜一个字
▼
庄
“ 四通八达 ”
猜一个成语
▼
头头
是道
“ 零存整取 ”
猜一个成语
▼
积少
成多
“照相底片 ”
猜一个成语
▼
颠倒
黑白
知道答案的小伙伴
可以将答案打在评论区哟
汤圆有咸有甜,生活有滋有味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我们下期再见!
(本网编辑:谭静芳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