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的一项具有导向型、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每两年举办一届。
作品形式
参赛作品的申报分为三类:
一是自然科技类学术论文。
二是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从“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5个组别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可以从5个组别中选取一个,开始定题准备参赛作品。
三是科技发明制作。
作品强调实用性、创新性。作品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者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作品要求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2023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
个人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
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且不超过8人。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申报要求
1、申报者须在《申报书》封面和参赛作品封面中相应作品类别中划“✔️”。
2、申报者在填写申报作品情况时只需根据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填表,根据作品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分别填表。
3、表内项目填写时一律用钢笔或打印,字迹要端正、清楚,此申报表可复制。
4、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是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本),请以4号楷体打印在A4纸上。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申报书》一式一份,参赛作品一式一份,科技发明制作类《申报书》一式一份,参赛作品若附有文字材料,一式一份。申报书和参赛作品分开装订,双面打印(文章版面尺寸14.5×22cm,参赛作品装订请用统一封面)。
调研经验
利用好空余、周末等时间,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调研,丰富作品内容,加强作品可操作性等。
一、问卷设计
1、紧扣主题,结合案例,设计有针对性、有深度的问题。积极寻求老师的帮助,确保时效性、有效性。
2、选取适量样本进行前期试测,结合测试者和指导老师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二、调研形式
1、实地调研。除了填写调查报告,还可以采用深度访谈、追踪观察等方法获得第一手资料。
2、线上调研。搜集相关方面的数据和文献资料;利用调查问卷进行线上调研。
整体环节
一个好的作品,离不开不断打磨,精益求精。
一、准备工作
明确选题,坚持“一项目一特色”的原则,展现出最好的一面。网评的过程中,作品的好坏与写作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因此研究报告需提前了解提纲要求,做到通俗易懂又兼具科学性。
二、兼具创新性与科学性。
挑战杯的创新可以体现在选题上的创新,手段上的创新,及结果的创新。但在论文写作上建议按照科学论文既定的层次和框架进行写作。
三、成果转化
根据不同比赛的特性及要求修改作品,分清"大挑"与"小挑"的区别,找准比赛需要的核心竞争力,选好组别,把握优势。
四、充实材料
材料是支撑作品的重中之重。包括前期调研的数据资料、相关决策咨询报告应用情况、知名专家学者的肯定性评价、相关媒体报道等等。
可以将文献综述、成员介绍、调查问卷、活动剪影等放入附件中,提高竞争力。
五、数据分析
1、数据获取:国泰安数据库、中经网数据库、CGSS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阿里研究院、易观分析。
2、数据处理:通过 B 站等网站寻找教学视频,学习 stata 等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
六、作品打磨
1、要有严谨治学的精神,好的作品是经过反复推敲、反复打磨、反复论证形成的,必须做到规范、严谨、认真、细致。
2、要学会不停的 push 指导教师,双方的互动很关键,必要时还要虚心向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请教。
组队经验
选择一个合适的团队往往能事半功倍,每一位成员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才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一、组队途径
1、选择有过多次竞赛经验的成员。
2、通过同学或老师的推荐介绍。
3、在比赛交流群中发布招募信息。
二、组队原则
1、鼓励跨学院、跨专业组队,注重团队成员结构的合理分配。
2、建立文案写作、视频图片编辑、PPT制作、演讲、数据分析等各技能兼备的复合型团队。
3、加强团队合作,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合理安排成员分工,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三、心态管理
1、备赛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每个团队成员应有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慢慢来,不放弃。
2、在网评之后的现场答辩环节,申报人需进行PPT现场展示,更需做好心态管理,尽量做到姿态舒展自信、语言表达流畅、有逻辑有条理,让评委听得懂、易理解。
智慧与青春齐飞,创新共科学一色
在“挑战杯”的舞台上
尽情展现出自己的光芒吧
希望这篇推文
能对各位参赛者起到些许帮助
我们
下期再见!
(本网编辑:谭静芳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