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坤
湖北恩施学院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文化与传媒学院公寓委员会副主席,班级班长。曾在学科竞赛中获国赛一等奖1项,国家三等奖3项,竞赛省级奖项6项,创客中国州级一等奖,曾发表CBCI论文,拥有一项国家专利。曾获得庆达优秀学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等30多个荣誉称号。
PART 1
我见到了很多优秀的人,但我想做得比他们更好
步入大学,与高中不同的是每学期会有很多竞赛,田家坤一个也不想错过。其中不乏他与同伴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从初步构想的创造到细节研究的打磨,最后在全国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中凭借新概念的汽车设计获得的国家级比赛一等奖,也有他的个人作品“苗风”文创与智能健身系统获得了国家级比赛三等奖。
起初,田家坤及其好友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进行备赛,在此之间作品基本结构初步成型,回学校后,他们又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进行线下讨论。他的作品指导老师——张孝凤、严定举老师,在田家坤受到挫折时,细心地为他给予安慰,并且帮助他去分析失败原因,从而引导他发现新的创新点,让田家坤知道要怎样去把项目落实到地,老师们也给他提供了把产品支线做出来的思路,从而去提高它的定位和价值。
在备赛的过程中,田家坤他们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就是经费问题,外出比赛跟作品的制作,这笔钱怎么解决。在经过深思熟虑后,田家坤最终决定向学校求助,找到了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淳予老师,向她说明了当时团队的处境,杨淳予老师承诺只要大家认真做,经费问题学院会想办法解决。杨老师的话给了他一粒“定心丸”,也正是这句话让田家坤感受到学校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和尊重学生,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田家坤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来自学校的温暖,来自老师们的关心。
通过参加这些比赛,田家坤认为最大的收获便是开阔了自身的眼界,让他了解到别人以及别的学校在干什么。他积累了众多的参赛经验。知道了这类型的比赛他需要做什么,该从哪些地方开始来完善自己的计划,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发掘出新的创新点,并且将这些运用且落实到作品上去,才能够在学科竞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PART 2
文学让我变得热爱浪漫和生活这就是它最大的魅力
高中更偏爱理科的田家坤,在大学却深深地被文学所吸引,他总说文学为他带来了许多,为他曾认为的“现实至上”的生活增添了一丝浪漫。他向往恩施土家族文化和苗乡文化,他在学院曾举办过作家进课堂的活动中感受到恩施织锦、西兰卡普、白虎图腾等独特的土苗文化产物,在文化中去感受文学和文字的魅力;在古代汉语中,他与老师、同学们由甲骨文入手,探索人类诞生起始的文字;在现代汉语中,了解各地区语音的差异,感受地方方言发音的不同。
PART 3
对话文学“大师”,也想将他们带给更多的人
来到学校之后,田家坤认为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学习文科总会有种虚无缥缈的感觉,文科内容不像数学、计算机、临床医学那样,学会了就能够运用到生活中。这个疑问,直到他看到《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他明白了文学更广泛的魅力应该在于每个人都可以在文字中找寻到归属,他突然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事情,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感受文学的魅力,以弥补当代人在精神上的欠缺。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不应该囿于文学的传统思维,而是要主动将文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比如短视频,能够通过短短的几十分钟描述诗人的一生,让观众直观地去了解每首诗的创作背景,思想感情等内容,“文学+”的方式可以让文学变得丰富、更加充实,这也是田家坤作为。
在攀登知识高峰的旅途中,田家坤以他的坚韧与才华,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他不仅是竞赛场上的佼佼者,也是文学海洋中的弄潮儿,将理性与感性巧妙融合,让每一份努力都闪耀着不凡的光芒。在恩施学院这片沃土,他遇见了最优秀的自己,也激励着每一个追梦人勇敢前行。
最美的风景,总在最陡峭的路上等待着每一个勇敢攀登的人。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心怀梦想,勇于探索,就能在人生的旅途中,发现无限可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攀登与行走中,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共同见证成长的每一个辉煌瞬间。
撰稿| 江子月、许不缁、王朝阳
统筹| 朱 园
编辑| 谭艺宣
审核| 于 超
签发| 陆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