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湖北恩施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成功举办了美术学专业“成果・融合・创新”教学成果展。此次展览不仅是学院美术学专业教学实力的直观呈现,更是探索艺术教育发展新路径的重要实践。湖北恩施学院副校长曾繁荣、杨凡、周瑞霞,教务处处长徐超,教务处副处长王富谦、刘俊娥,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执行院长向美玲,学院全体师生以及艺术领域的众多嘉宾、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艺术盛会。

当日上午,教学成果展开幕式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美术系专职教师何苗主持仪式。
开幕式上,教师代表葛宇回顾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他指出,此次展览不仅带来视觉享受,更是学科创新与美育传承的生动实践。作为新入职教师,葛宇感慨角色转变后责任重大。在教学中,学生从多维度提出的创意,让他意识到课堂是师生思维互动的平台。他对学校为新教师提供的支持表达感谢,称这极大助力了教学工作。谈及展览作品,葛宇表示,作品不仅展现出学生的技艺,更体现其对时代的思考。未来,他将持续探索教学创新,打造兼具传统与创新,夯实基础且培养创新思维的课堂,以展览为新起点,推动美育传承。
学生代表张昕烨以朴实而真挚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在美术学专业学习过程中的蜕变。她提到,自己的一幅油画作品和一件海报设计作品入选此次展览,内心激动且充满感恩。回顾初入大学时,学长学姐的素描作品深深触动了她。在老师们悉心指导下,她从静物写生起步,逐渐过渡到场景创作,逐步领会“夯实基础”的重要性。老师们秉持理性与感性并重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在传统技法中筑牢根基,在创新实验中实现突破。这次展览不仅是作品的展示,更是大家成长的见证,记录了从临摹到创作,从个人表达到关注社会责任的转变。
随后,湖北恩施学院副校长杨凡发表致辞,宣布展览正式开幕。杨凡副校长代表学校向到场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艺术是时代的投影与心灵的桥梁,同学们通过画笔、材料和创意,将个人思索融入作品,生动展现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是美育与文化教育成果的有力见证。杨凡副校长充分肯定同学们的创作,称赞新时代艺术学子传承传统,运用数字技术创新,关注社会,彰显担当。她强调,此次展览是过往的总结,更是新征程的起点,希望同学们牢记,艺术的价值不止于技巧,更在于传递美好、启迪思想。期望同学们永葆对艺术的热忱,用作品回应时代。并祝愿2025年美术学专业教学成果展圆满成功,祝愿同学们在艺术之路上行稳致远、绽放光芒。

开幕仪式结束后,到场嘉宾步入展览大厅进行游览。整个展厅依据作品类别,划分为基础课程习作、创新实验探索、民艺手工作品、数字艺术作品四大展区。
在基础课程习作展区,一幅幅作品笔触细腻、色彩精妙。素描作品中,人物的神态、物体的质感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色彩作品则在光影与色调的交织中,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充分展现了学生们对艺术基本功的扎实掌握;创新实验探索展区宛如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创意空间,学生们打破画种界限,积极探索油画、壁画、中国画、水彩画等艺术形式的融合,巧用综合材料和新型材料,开辟艺术创作新路径;民艺手工作品展区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学生们将陶瓷、剪纸、蜡染等民间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在传承经典的同时进行创新。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不仅展现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更让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数字艺术作品展区则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学生们借助数字绘画软件、动画制作技术等,创作出一系列风格独特的数字艺术作品,为观众呈现出一场极具前瞻性的视觉盛宴。展览期间,学生代表们化身专业讲解员,穿梭在各个展区。他们凭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从创作理念、艺术价值、技术应用等多个维度,为嘉宾和师生进行详细阐释。在讲解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分享了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还介绍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法,让观众对作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此次教学成果展的成功举办,既为学生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提升学生的专业自信,助力其职业发展,又为艺术教育者开辟交流学习的空间,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未来,湖北恩施学院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对接行业需求等举措,不断提升美术学专业的建设水平,培养更多兼具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艺术人才,为艺术教育领域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