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特里尔大学教授卜松山来我校讲学
来源:文学与传媒学院
图文:文学与传媒学院
发布日期:2016-10-19
本网讯(记者
范霄 杨军 徐慧颖 通讯员 张伟鹏)10月16日,世界著名汉学家,德国特里尔大学教授卜松山莅临文学与传媒学院,为师生带来以“中国山水画——陶渊明诗歌阐释”为主题的学术讲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恩施市科技副市长张伟,我校部分老师、学生共同听取此次讲座。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徐定辉担任讲座主持。
卜教授主要从“山水画”、“诗与画”、“陶渊明及《归去来兮辞》”等五个方面展开讲座,为听众展示了中国美学的独特魅力。
卜教授指出,中国山水画具有与西方画作不同的内蕴,即山水画与中国传统阴阳学说的关联。这也是英文“Landscape”所不能包含的意义。他认为山水画使自然之物进入了人的精神境界,滋养了人的精神力量。同时,山与水的本质又和人的本质是相契合的,可“游”可“居”的山水画便是上乘之作。
在对“诗与画”这一主题进行解读时,卜松山提到了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观点,他认为两者都蕴含着诗意,是自我与自然的融合,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宋代画院的考题则是以诗作画,如“竹锁桥边卖酒家”、“野水无人渡,孤舟尽自横”等诗句。此外,他点明诗应有言外之意,画应具弦外之音,做到意居笔先,妙在画外。对于陶渊明的淡泊名利之性,他尤为欣赏,《归去来兮辞》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予以后世众多诗人及画家灵感。
随后,卜教授向观众展示了我国古代画家根据《归去来兮辞》所创作的绘画。他谈到马轼、李在、夏芷等人秉承南宋院体,以斧劈皴为代表的细腻入微笔触,虽技法不同,风格相异,皆抓住陶诗精髓,映现其高尚情怀。针对石涛的画作,他以现场展示课件形式,配以《归园田居》、《饮酒》、《责子》、《和郭主簿》等陶诗原句并邀请现场观众朗读,称赞其“无法而法”的作画精神与陶渊明的独立精神之契合。
互动环节中,卜教授就听众提出的“风格不同的画作中陶诗含义如何体现”,“中国画的留白与西方油画的精细细节的比较”等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讲座最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张伟发表讲话。他表示,此次讲座能够使武陵地区的学生通过西方学者的视觉感受中国文化的“新”,扩宽自身的文化视野,且希望文传院的学生在加强自身文化学习的同时,去研究西方文化,真正实现跨文化交流。徐院长在总结时说道:“期望我们能够树立文化自信,放眼世界,学习其他国家的思想与文化,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